2018年4期
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保障和改善
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
——
0〔〕号
    2018年1月18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7年自治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情况。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张建民作了主题发布。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马明、常军政、艾丽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纯杰出席发布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高润喜主持新闻发布会。

自治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主题发布词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张建民

    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为重、民生为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民生工作,年初确定的任务全面完成。全年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3158.1亿元,占总支出的69.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为历年之最。特别是牢固树立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自治区本级带头压减10亿元以上,全部用于民生支出。
    一年来,我们着力改革创新,加快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健康、农牧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创业内蒙古行动、健康内蒙古、平安内蒙古等重大惠民工程,推动建设重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公共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覆盖,打造线上线下相衔接的政务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生活办事出行更加便捷,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更有获得感。
    一年来,我们牢牢守住民生底线,不断增强政策和资金的精准性,及时出台《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十项措施》、提高边民守边固边补助标准等支持政策,进一步提高养老、低保、医保、残疾人保障标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决托住基本民生需求底线。特别是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牧区高利贷、偏远农牧区用电、安全饮水、村组道路、居住环境等问题入手,及时出台综合整治农村牧区高利贷问题政策举措,启动对2.3万户偏远农牧户用电的升级改造,继续开展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8635公里,完成458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游牧民安居工程开工率均达到90%以上,努力让群众享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年来,我们坚持让社会发展成果体现在收入水平上,及时出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意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各项惠农惠牧补贴,帮助农牧民增加转移性、工资性收入,及时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线产业工人、基层教师、离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人员收入均有明显提高。全区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分别增长8.2%和8.4%,完成了全年预期目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让群众手中增加了更多的“真金白银”。
    一年来,我们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严从实从细做好矛盾化解、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管边控边等方面的工作,让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祖国北疆安宁永驻。全区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隆重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成功举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第二届中蒙博览会、外交部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动,向世界展示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模范自治区”的光辉形象,呈现了内蒙古繁荣、进步、开放、和谐的美好图景,极大地鼓舞了全区各族人民。
    一年来,我们着重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现全年减贫20万人和1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任务。一是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集中力量对15个深度贫困旗县、258个深度贫困嘎查村、12.9万深度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攻坚,从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累计减少深度贫困人口6.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1%下降到3%以下。二是以保证贫困群众收益为重点,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领域入手,实行扶贫“精准滴灌”,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三是以推进政策落地为重点,将边民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十项措施》。各级财政扶贫资金支出121亿元,增幅达到112.9%。自治区本级出资20亿元设立扶贫产业基金,还整合了49.3亿元涉农涉牧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协调金融机构新增扶贫贷款215亿元。四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重点,在全面落实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京蒙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推动区直机关定点帮扶169个贫困嘎查村,485家企业结对帮扶673个贫困村,广泛凝聚脱贫攻坚整体合力。五是以层层落实责任为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强力推动工作,成立了自治区国贫旗县攻坚指挥部,39位省级领导“一对一”联系39个贫困旗县,每个国贫旗县都有常驻督导组,驻村干部由1.1万名增加到4万名,确保了年度计划顺利实现。
    (二)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3%的较低水平,群众业有所就的幸福感更强。一是不断丰富和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培育新动能、支持新业态发展,全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人才交流会482场,提供就业岗位54.83万个。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20元,增长8.1%。二是深入实施“创业内蒙古行动”,发挥创业政策的最大效能,着力在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培育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2亿元,创业培训5.3万人,扶持3.7万人成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12.2万人。积极营造创业氛围,举办了全区“双创”活动周,建立了全国首家“四众”创业市场。三是重点人群就业良好,15.3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51.7万人,分别帮助5.7万名失业人员、5.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417户“零就业”家庭中的427人实现了就业,去产能企业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4.81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实现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三)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牢牢抓住社会保障这个民生之基,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住房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是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民参保计划稳步实施,整合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2017年1月1日起实行全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养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94.3万人、743.4万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61.5万人,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7.1万人、307.7万人、307.6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扩面任务。二是社保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均标准分别提高151元和20元;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实现普惠制,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00元;百岁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在此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又对农牧业人口在6万以下的牧业旗县人均医保补助增加20元。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政策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和8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均达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医保报销后,合规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60%,肾透析、器官移植、癌症放化疗等重特大疾病纳入门诊保障范围。再次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率,由1.5%下调到1%,为企业减轻负担7.63亿元。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798.4万人。三是困难群众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政府均建立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标准分别提高49元和55元。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农村牧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政策条件的17.89万人已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医疗实行先治疗后结算。农村牧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月均分别提高55元和137元,城市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月均标准分别提高35元和59元。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生活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四是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符合实际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实施棚户区改造22.1万套,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达到97.7%,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04万平方米。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逐步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外来务工、新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公租房分配入住率达到91.1%。游牧民安居工程完成1.95万户,完成两年计划任务的93.4%。
    (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42个百分点。32个旗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全区累计达到93个。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内“大通铺”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8个旗县扩大到所有31个国贫旗县。大学新生资助政策由城乡低保家庭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资助。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二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组织实施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取得积极进展,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加快发展。三是坚持人才强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推进边远艰苦地区农村牧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五)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着力破解医改深层次制约难题,不断创新机制,狠抓政策落实,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8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3.07/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36‰。一是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由45元提高至50元,全面实施《“健康内蒙古2030”》实施方案,启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工程,新建各类养老机构119所,疾病预防体系和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二是积极推进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和医保信息联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内住院、门诊就医、药店购药“无异地”。与全国31个省市区实现了异地就医业务联通住院直接结算,提前兑现国务院要求的这项重大民生承诺。三是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所有三级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组建医联体70个,131所旗县医院纳入远程协作,分级诊疗试点扩大到所有盟市,家庭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1.2%。四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实施了一批重大卫生项目,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以药养医政策全面取消,全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下,药占比控制在30%左右。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新增报销药品339个,符合规定的蒙药、蒙医传统疗法和院内制剂全部列入基本医保。五是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救助贫困家庭患病困难群众114.08万人次。全面实施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光明行”公益活动累计使1.5万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六)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文化艺术体育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让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服务。一是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极大鼓舞了全区各族人民和文艺工作者。自治区先后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乌兰牧骑工作会议暨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表彰大会,出台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和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意见,举办了草原文化节、乌兰牧骑艺术节和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文艺汇演等活动,民族音乐、舞蹈、曲艺、美术和戏曲等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二是出台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意见措施,加快实施全民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等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加强对边境地区和贫困旗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改扩建嘎查村综合文化室5403个。通辽市和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准格尔旗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全面加强,实施了长城、古建筑、古遗址等文物保护工程,内蒙古美术馆新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投入使用,大青山抗日历史展馆、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公共服务项目开工建设。三是新闻广电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内蒙古故事”影响越来越大,公益电影放映、广播村村响、草原书屋实现行政村(嘎查)全覆盖,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24%和99.22%。四是体育事业不断进步,成功举办了内蒙古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区体育健儿在第13届全国运动会取得较好成绩。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成为新时尚,城市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和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足球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内蒙古足球频道即将实现上星传输并覆盖全国,成为全国唯一宣传足球改革发展和专注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专业数字电视频道,校园足球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始终把安全作为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来抓,有效巩固了发展和谐稳定大局,筑牢了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一是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矿业安全全国领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8.75%和24.23%,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二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食品和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3%和99.7%,维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及时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针对地震、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及时提高了救助标准,使298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四是深化平安内蒙古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信访积案化解、缉枪治爆和打击“黄赌毒”等专项行动,全区信访总量和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数量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始终将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面清欠农牧民工工资,确保农牧民工拿到钱、过好年。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我们深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凝聚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磅礴力量。

自治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解决“上好学”问题的关键举措。请问,我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重点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2014年以来,全区有93个旗县市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其中7个盟市所辖旗县市区全部通过评估认定,城乡、校际间的办学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在硬件上,我们按照“全面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了“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牧区小学及教学点全覆盖”等工程项目,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区累计投入“全面改薄”资金72.7亿元,校舍建设开工学校1544所,竣工学校1450所。2017年,自治区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学校“大通铺”问题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总投资6.6亿元,为132所学校新建、改扩建学生宿舍13.4万平方米,校内“大通铺”全部消除,校外寄宿生明显减少。同时,还集中解决了农村牧区中小学旱厕、学生宿舍卫生和淋浴设施短缺、食堂土灶台、火炉取暖等突出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牧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学生活基本条件。
    在软件上,着眼于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农村牧区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实行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政策,不设重点校、重点班,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等项目,加大校长和教师交流力度,农村牧区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各地充分挖掘办学优势,积极探索“管办评”分离、联盟办学体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改革,通过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方式,整体上提高了办学水平。
    总之,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实现从初步均衡到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启动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同频互动”课堂、寄宿制学生洗热水澡、足球风雨场馆、教师周转宿舍、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项目建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努力实现均衡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新华社记者:2017年,全区安全生产总体保持了一个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请问2017年自治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持安全形势稳定?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有哪些?
    马明: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情况。
    2017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监管执法,积极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区安全生产总体保持了一个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共发生事故803起、死亡688人,同比减少324起、220人,分别下降28.75%和24.23%;发生较大事故16起、死亡56人,同比减少4起、17人,分别下降20%和23.29%。发生重大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2人,同比重特大事故减少1起、32人。其中,煤矿、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77.19%和44.83%。一年来,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保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高压态势。紧盯重大活动、重点时节,先后组织开展了岁末年初、汛期、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党的十九大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公共隐患排查整治,省部级领导4次带队督查,盟市、旗县领导也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多次不间断地带队督查安全生产工作,排查整治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了事故发生。
    二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依法治理体系,全面修订实施更严更细的《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化工、建筑施工、消防、道路运输等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执法,严厉打击查处一大批非法违法行为,严肃追究一批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有效地提升了安全生产依法治理水平。
    三是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创新方式、丰富内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宣传,千名志愿者服务,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基本常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充分发挥“12350”举报平台和新闻媒体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监督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全社会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四是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落地见效,配套制定出台了多项具体办法和措施,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矿山、化工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大事。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切实把安全生产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一是强化问题导向,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强化执法检查,健全依法治安管理体系。三是强化互联互通,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 四是强化专项治理,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五是强化整改落实,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六是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隐患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热忱欢迎媒体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内蒙古日报记者:环境质量的好坏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年来,自治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采取了大量措施,大力推进污染防治。请问自治区在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常军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出台了新的环境保护法,制定下发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同时开展了两年一巡回的环保督察。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铁腕治污的决心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环境问题。
    主要工作思路和举措是:实行源头治理、加强环保执法、全面开展环保督察。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一是切实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主要是推进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13—2017年共完成116台、4943万千瓦装机的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大燃煤锅炉治理力度,2013—2017年累计淘汰燃煤锅炉5358台、总计20151蒸吨。
    二是持续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严格汽车尾气达标排放,2013—2017年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1.4万辆。
    三是不断加强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工业堆场、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56.26%。
    另外,对重点区域实行联防联控,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126.7亿元,在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实施并完成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614个。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区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从污染物排放总量上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两项空气污染物指标,仅十三五前两年就下降11.4%和11.9%,完成国家下达我区减排任务的260%和270%。从环境空气质量上看,实现了“一增、一减”。“一增”就是空气优良天数增加,2017年我区各盟市平均优良天数为309天,较2015年增加17天。“一减”就是发生重污染天数减少,2017年我区各盟市发生重污染天数累计为41天,较2015年减少33天,呈现逐年减少的特征。2016年,我区PM2.5浓度在京津冀及周边7个省区市中最低、排名第一,在北方15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二;优良天数比例在京津冀及周边7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一,在北方15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三。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
    一是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在61个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含依托城镇污水厂或企业污水处理厂,全区共63个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园区)。
    二是着力整治黑臭水体,近几年共完成7个项目21公里的黑臭水体治理。(全区共14个,23.46公里,目前完成7个、治理中6个,项目前期1个)
    三是加大农村农业污染防治,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501个,总面积5.9万平方公里,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109个。
    四是持续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三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水污染物指标,十三五前两年下降4%和7%,完成国家下达我区减排任务的115%和200%。全区监测的5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32个,占61.5%;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1%。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行为,巩固和扩大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成果,进一步完善应对重污染天气预案。
    二是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严格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重点推进黄河、辽河、松花江等流域治理,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重点湖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三是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四是深化环保监测监察机构体制改革。实行省以下环保监测监察机构垂改,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环境质量评价考核,推动我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张建民副主席作主题发布介绍,2017年,自治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年度脱贫任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请问,过去一年自治区是如何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今年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7年是我区抓精准投入最多、下的功夫最大、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全区上下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努力在脱贫攻坚上下足“绣花”功夫。一是围绕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在全区范围开展贫困人口再识别、再核查和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努力做到扶持对象精准。二是围绕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选派优秀党员担任嘎查村第一书记,派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干部驻村帮扶,努力做到因村派人精准。三是围绕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分别落实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健康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兜底,努力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四是围绕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坚决执行中央要求,既不搞短期突击、也决不拖到最后一刻。科学制定脱贫退出计划。去年,国贫、区贫旗县摘帽严格执行退出程序,努力做到脱贫成效精准。与此同时,全面打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努力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贫困识别、退出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出安排部署。总任务是减贫20万人,9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总体把握上,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努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工作着力点上,一是集中力量攻坚重点难点,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深化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二是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努力实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三是进一步完善扶贫责任、政策、投入、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体系,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地;四是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保持求真务实作风,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记者: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2017年我区就业局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请问,今年自治区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方面有哪些打算和工作措施?
    常军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2018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做好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让群众有更加稳定的工作、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
    在就业方面,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对就业新业态的扶持力度,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加大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和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坚决守住重点群体就业稳的底线。
    三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创业内蒙古行动”,加强创业园、创新工厂、创客空间等孵化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创业者关心的“场地难”、“融资难”等实际问题,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作用和倍增效应。
    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培训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五是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着力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畅通人力资源流动渠道,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在社会保障方面,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把基层医疗机构和外出农牧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纳入进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让社会保险更加公平地覆盖各类人群。
    二是提高保障能力水平。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精准扩面力度,以中小微企业员工、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引导更多人群参加社会保险,实现动态管理和更广泛覆盖;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兑现。
    三是提高经办服务水平。推进社保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放和应用,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为参保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中央电视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乡村牧区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乡村牧区旅游有哪些进展和成效?下一步自治区政府有什么工作计划?
    艾丽华:感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非常重大。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牧区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自治区政府按照国家关于发展乡村牧区旅游的要求,积极开发我区乡村牧区的旅游资源,不断创新发展乡村牧区旅游脱贫致富新模式,丰富我区旅游产品,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收。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一是整村推进模式。比如:呼伦贝尔室韦村,从事乡村旅游产业的户数占地区总户数50%以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5万人次,综合收入3.4亿元,乡村家庭游经营户年平均收入10—12万元。二是景区带动发展模式。比如:呼和浩特市神泉生态旅游景区,依托独特的黄河文化优势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带动和培育了“郝家窑村”、“东营子村”、“河口村”等特色旅游村点。三是公司+农牧户模式。比如: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游牧人家”,以公司+牧户的经营模式,统一组织牧户塑造生态旅游品牌,由公司组织安排游客到牧户家参观、住宿、就餐、购买土特产,达到了公司+牧户双赢的效果。四是农户+农户模式。比如: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雷营子村,村主任带领全村164户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合作社,实施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830万元,已逐渐打造成为“三松戴帽、两杏缠腰、果树围脚”的生态旅游示范村。五是个体农庄模式。比如: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青鸟养生庄园,逐步形成了以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特色餐饮、民俗观光等为特色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在青鸟养生庄园的带动下,周边出现了一大批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
    总体来看,我区乡村牧区旅游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在农牧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带动效应明显。截至2017年底,全区国家级、自治区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2个,休闲农业点597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00家。全区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户4317家,其中:星级家庭接待户462家。全区乡村牧区旅游农牧民直接从业人员15万人,带动间接从业人员60多万人。乡村牧区旅游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有效帮助农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全区565个适宜旅游扶贫的重点贫困村中200个村摘帽,帮助4.4万贫困人口脱贫。
    下一步,自治区政府将把发展乡村牧区旅游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乡村牧区旅游,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一是编制自治区《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和具体规划,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乡村牧区旅游。二是在全区范围内做好乡村牧区旅游的资源普查,摸清底数,为发展乡村牧区旅游奠定基础。三是加强乡村牧区道路、用水、用电、通讯、网络、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厕所革命”,有效改善乡村牧区旅游接待条件和环境。四是整合统筹扶贫资金和相关部门涉农资金,重点扶持有条件的乡村牧区旅游经营户和单位发展乡村牧区旅游。五是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的旅游企业,形成一批乡村牧区旅游实体。六是出台乡村牧区旅游服务标准,提升乡村牧区旅游规范化水平。
    光明日报、光明网记者: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地广人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任务重、难度大,请介绍一下,自治区在2017年推进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方面有哪些做法,取得了什么成效?
    刘新乐: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我们内蒙古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农牧民美好生活需要存在着差距。自治区一直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举措成效可以用,嘎查村综合文化室覆盖率达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基本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通到户”,就是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固边工程,把广播电视联通到每一户农牧民家中,将先进文化及时传输到千家万户。目前,我区直播卫星用户万农牧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重点正由提“量”转到“质”的提升上。现在,广大农牧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与城镇居民一样能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其中,广播46套、数字电视节目63套),部分边境旗县偏远地区农牧民已经可以随时使用互联网。
    “送下去”,就是通过实施“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和“百部精品实用蒙古文图书进牧户”等活动,把党的声音和关怀送进基层农牧民群众。今年,全区各级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等单位送了万册图书、万元文体设备到农村牧区,尤其是自治区的多场,将习近平总书记“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轻骑兵’”的要求落到了实处,落到了基层,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文化生活。
    “带起来”,就是发挥政府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文化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带动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文体活动。今年,自治区通过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全区中老年合唱艺术节、全区原创民族广场舞大赛、全区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百县健身气功交流赛等活动,带动基层群众400多万人次参与活动。近些年,我区文化志愿服务、全民健身工作繁荣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已发展到3692支,文化志愿者9万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4万3千余名,在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活跃农牧区文化体育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比如,包头东河区邓家营子村的张瑞芬,她创办的文化大院,有秧歌队、腰鼓队、街舞队、曲艺队、合唱队等十余支演出队伍,成员300多人,每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5次,辐射带动周边方圆100多里6个村子的群众参与活动,编排的节目多次获奖,成为全国宣传推广的先进典型。我区还有很多像张瑞芬这样的优秀文化志愿者和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基层一线,带动了当地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为推动基层群众文化的一支有生力量。
    我区文化惠民政策举措和亮点工作还有很多,希望媒体朋友们大力宣传报道。
    内蒙古电视台新闻再观察记者:自治区人民政府将“着力解决农村牧区高利贷问题”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过去的一年里综合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计划?
    艾丽华:谢谢您的提问。高利贷问题由来已久,在我区部分偏远农村牧区比较严重。为切实维护我区农村牧区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引导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综合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作为重大民生问题进行了部署。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自治区政府组织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定了综合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的22项具体措施。2017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将综合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工作纳入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各盟市都成立了综合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组织推进实施。二是金融机构加大供给力度,自治区农信社推行了“一次授信、循环用信、随用随贷、用时起息”的农牧户信贷模式。邮储银行推行了带资入股扶贫小额贷款。协调金融机构联合签署了《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共同维护农村牧区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承诺书》。三是发挥保险缓释风险功能,人保财险推行了草原牧区牛羊天气指数保险落地部分旗县,有效减少牧民损失和灾后缓释化解。四是重点地区司法机关开展了依法严厉打击暴力催贷的专项行动,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五是依托苏木乡镇司法所,调解和疏导民间借贷双方矛盾和纠纷。设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义务提供登记、鉴证、咨询服务,指导农牧户规范签订借贷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了民间借贷“阳光化”操作。六是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宣传进农村牧区”活动,宣传普及金融常识,让农牧民自觉远离高利贷。七是组织开展了以“算账理财奔小康、算账经营促增收”为主题的农牧户算账理财活动。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重点地区农村牧区高利贷治理工作初见成效。比如,锡林郭勒盟农牧户民间借贷规模由2016年末的12亿元降至4.4亿元,下降63.3%;参与农牧户0.74万户,较2016年末减少1.86万户,下降71.5%。金融机构累计为农牧户办理贷款展期1.5万户、21.8亿元,办理续贷6160户、6.7亿元,减免利息8109户、924万元,缓收利息3109户、4778万元。全盟83个苏木乡镇司法所全部设立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为农牧户提供咨询服务1.3万人次,登记备案3263件、金额2.6亿元。新华网、财政部网站等中央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我区综合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取得的成效。
    下一步,自治区将坚持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逐步建立综合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的长效机制。消化存量,就是自治区将为8个重点旗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治理农村牧区高利贷工作。按照“公开透明、程序规范、专款专用”的原则,推进高利贷置换试点工作。控制增量,就是继续深入开展算账理财活动,提高农牧民风险辨识能力。加强宣传引导力度,提升农牧民对高利贷的防范意识,引导农牧民合理借贷、理性消费、科学安排生产生活。建立长效机制,就是进一步推动各地区设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依托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调解借贷双方矛盾,提供金融、法律咨询服务。不断加大对农牧民有效信贷支持,用好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继续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改造升级“助农金融服务点”,提供更多与农牧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记者: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工作。自治区政府在提供“兜底性”保障任务、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新乐: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关心。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问题,一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重点。2017年,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的重要指示精神,社会救助精准发力,出台完善了一系列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措施,民生兜底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一是城乡低保持续提标。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017年,我区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1.6万人,支出城乡低保资金52.51亿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为月人均591元和年人均4851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9%和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元和640元。
    二是社会救助有效落实。
    特困人员供养救助方面,按照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不低于上年救助供养标准,我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城市月人均标准分别为1244元和960元,较2016年增长2.9%和6.5%,农村牧区年人均标准分别为9252元和6770元,较2016年增长7.6%和32.1%,全年供养救助城乡特困人员9.83万人。落实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和护理补贴提标政策,自治区本级安排资金2.72亿元,惠及25.6万名重度残疾人和25.7万名生活困难残疾人。
    医疗救助方面,合理降低医疗救助病种限制标准和住院救助起付线,积极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切实减轻了就医负担,今年我区共有114.1万人次患病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这里举一个例子:赤峰市林西县新合村有一个村民叫张淑荣,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她患有重度类风湿关节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去年9月在林西县医院做双膝关节置换术,医疗费13万多元,按照自治区健康扶贫救助的有关规定,经过各种优惠政策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层层保障,张淑荣最终个人仅承担3千6百余元,实际报销比例达97.2%。现在她精神和气色很好,基本可以站起来走路,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教育救助方面,多渠道筹措教育救助资金,在对低保家庭子女、孤儿大学新生资助的基础上,2017年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大学新生纳入资助范围,专科一次性资助3万元,本科一次性资助4万元。去年,共有2139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保户家庭孩子和孤儿在政府资助下迈入了大学校门。
    住房救助方面,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住房救助力度,合理扩大公租房的覆盖范围,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2017年,全区24.4万户城镇困难群众享受到住房救助(配租公租房保障住房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在这方面,不再详细介绍。
    困难群众需要社会各界合力救助帮扶,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关注社会救助工作。
    中国新闻社记者:平安是福,平安关系每一名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公安机关作为“平安内蒙古”建设的主力军,在2017年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安排和部署?
    马明:2017年,全区公安机关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进一步完善刑侦、图侦、技侦、网侦、情报“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三打击一整治”“2017猎狐”等专项行动,有影响的大要案件基本全部及时侦破,命案破案率达到了99.7%,稳居全国前列,刑事案件发案连续五年保持下降态势。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有效防范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快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队站建设,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连续22年未发生重特大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是全国火灾损失与人员伤亡最低的省份之一。加大“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巡逻力度,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提高见警率、增强震慑力。全力推进以边、牧、农、林、城“五大区块”为代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并成为全国典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了保安服务、公章刻制等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全面实行了城乡统一登记户口制度,为15000多名无户口人员登记落户。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身份证异地办理的新举措,已办理居住证近17000张。充分利用“互联网+”建成了网上公安局、网上办证大厅等网上办事平台,出入境、交管等10大类500余项业务实现“指尖办事”。通过深入持久的努力,近年来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16年分别达到93.9%、96.1%,比2012年提升了5个、7.5个百分点。
    下一步,全区公安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听党指挥、忠诚使命,全力以赴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和打防管控整体水平。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精准防控社会风险,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服务工作,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题词:
作者:     浏览次数:0    〖打印〗〖关闭
主办单位: 《bet365平台客户端》室 技术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政务信息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471-4825158 4825157  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党政综合楼  邮箱:info@nmgzb.gov.cn  蒙ICP备05004844